|
所谓标准,《布莱克法律大辞典》有两个解释:一是指由习惯同意或权威所接受的作为正确的模式;二是测量可接受性质量及精确度的水准。在我看来这两个含义都可来指涉我们行将探讨的领域即标准化实质上就是一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1983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250)第二号指南对标准化给了这样一个定义:“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使用的问题给解决方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是现代市场竞争非常重要的构成,许多公共机构和私人组织都有专门的机构来致力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究其根由在于标准化具有使社会发展的积极功能。 第一,标准化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基本安全健康。亚当·斯密曾经指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生产者的利益只有在能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加以注意”。基于此现代社会提出了消费者主权的范畴,强调消费者在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政府市场干预中的核心地位。倡导市场经济一切活动的首要目的应是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保障消费者的主要权益。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受制于产品的技术性、专门化‚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的“从众”心理的局限‚消费者在现实市场经济生活中实质上是一个“弱者”,其拥有的许多基本权益不时面临着生产者和销售者不同形式的侵犯,而其中最为首要的权益便是消费者的基本安全和健康权。基于此,国家公共机构和一些私人组织便采取一些行动来保障和提高消费者的基本安全和健康,而标准化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是因为囿限于消费者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能及安全指标了解甚少,对于某一特定产品原料的构成和生产工艺需要如何选择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基本安全和健康,仅凭产品标识说明及介绍消费者是无法确知和理解的‚也不能因之而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完全信赖,那么由专业人士所制定的标准则凭借消费者对专业人士职业才能和道德的信任而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进而促成消费者凭标准标识放心购买能保障其基本安全和健康的产品。另一方面,较之于一般消费者,这些专业人士具有专业上和信息上的优势,由此他们能更清楚产品如何制造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安全和健康,而作为他们思考结果的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便为生产者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南和导向,进而在客观上也确保了符合标准生产的产品对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保障作用。 第二,标准化有助于便利消费者的生活。除了保障消费者的基本安全和健康外‚标准化还有助于方便消费者的生活。一方面,标准化方便了消费者。譬如,标准化使同一类型的灯泡插头口径大小相同,从而使消费者不用担心其所购买的灯泡不能与灯泡配套‚进而减少了消费者为寻求配套灯泡而花费的搜寻成本;而另一方面,相同兼容的标准的设定及实施有助于使消费者减少对某一生产厂家的过度信赖。比如,如果消费者不满意某一品牌的计算机软件,他可以购买其它品牌与其电脑相配套的软件‚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对其计算机品牌厂家的严重依赖‚进而限制和反对了生产厂家的“捆绑销售”;其三,标准化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诸多有用的信息。譬如,标准的分类以及等级的排序为消费者检测和评价产品质量提供了客观的指标和信息,减少了消费者因知识的匮乏而招致“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第三,标准化有助于促进竞争。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反映:其一,标准化特别是质量标准有利于消费者易于辨识合格的产品,减轻了消费者不信任产品和服务的压力,刺激和激发了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望,扩大了需求‚进而增加了供给‚市场规模也因之而强劲增长;其二,标准化使市场竞争者的种类减少,因为它淘汰了无法按标准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厂家,从而使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并降低了劣质厂家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其三,由于标准化使市场竞争产生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那么便增加了该市场对市场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于是可能带动和引进市场的新竞争者,进而促进该市场竞争的高水平进行。 第四,标准化有助于生产厂家提高企业效益。其一,标准化促进了生产工序的统一性和流水线作业的可能性,从而可延长生产时间,提高机器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和投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二,标准化为司法裁决产品质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客观性依据,于是增加了生产者在产品质量中的责任要求,这无疑有助于生产者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其三,标准化有助于促进企业增加信息收集的渠道,并提高了企业相互交换技术的可能性,进而促进全行业产品研发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改进。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其通讯报道中曾经提出,成本调查和发展业绩集中在一个文本中,标准能够易于产业之间技术的传播,通过这种方式标准就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四,标准化有可能促进企业的技术革新,标准化的过程是多个企业联合开发的过程,在标准化过程中,技术得到了共同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技术革新的可能性。 |